【建築保育】中環街市關閉18年活化重開 舊攤檔變商場式食肆小店
發布時間: 2021/08/27 14:39
最後更新: 2021/08/27 18:35
有近百年歷史的中環街市,首階段復修完成開幕。中環街市前身為「廣州市場」,為早年聚居中環的華人開設。約1850年代才遷至現址,並於1858年建成第一代中環街市。經歷多次重建,第四代中環街市於1939年5月落成,建築跟灣仔街市同樣採用包浩斯現代流綫風格,設計前衞。
全新定位及意義
中環街市在2003年停止運作,在2009年宣布活化計劃,可惜過程中出現變數及爭議,一直擱置丟空。工程拖延多年,終於在8月23日正式開始首階段開業,由市區重建局及華懋集團共同管理營運,以Playground for All社區熱點作為概念。
地下國際美食廣場
中環街市為三級歷史建築,整個構造變動不大,最標誌性的流綫外形、橫向方格窗框及簷篷仍然健在。外牆立面由專人經過深入分析研究,推敲大樓於1930年代落成時所使用的飾面顏色作參考,才擬定修復方案,旨在重塑建築物的歷史原貌。面向德輔道中的玻璃幕牆屬第二階段,現時則仍在裝修中。
域多利皇后街及租庇利街兩邊的入口,都有一個大型的傳統「雞蛋燈」膠燈罩打卡位。地下為美食廣場Dining Ground,共有11間食肆商舖進駐,有港式燒味、東南亞菜、日本壽司吧及意大利菜,亦有本地手工啤酒品牌「麥子」及氈酒「白蘭樹下」酒吧。價位算是豐儉由人,午餐幾十蚊也有交易。
必看水磨石樓梯
經過中環街市,不一定要消費,可以只是走走,坐下休息。就如中環滙豐銀行總行地下般,真正屬於市民的公共空間,並開放給普羅大眾使用。
最具代表性的水磨石主樓梯,團隊請來資深保育工程專家,以傳統「上海批盪」工藝方式,鋪設的飾面經過小心修復,昔日的歷史痕迹重現眼前。雖然因為《建築物條例》,加上了一條黑色金屬扶手,幸而亦無損其氣質。樓梯牆身印上的「上」「落」、已褪色的「中區指示分處」,亦值得細看發掘。
港式文青小店進駐
場內現時約有8成商戶已租出,共有超過70間多元化的店舖。昔日左右兩排的食材攤檔,換成一間間零售店、小食及雜貨店,部分以香港品牌為主,如售賣懷舊設計精品「香港淳記」、港式糕點的「林記懷舊小食」等。
主打本地製造漁農食品的「漁民辦館」及中式旗袍店「十八廿二」,也特別着重香港文化的保育傳承。二樓以連鎖裸買店SLOWOOD佔最大面積,亦有深水埗人氣精品店「MIDWAY shop」及「foreforehead」分店,營造出貼地文青氛圍。
保留13個舊有攤檔
整個室內空間光猛鮮明,有不少綠色植物點綴,整個氣氛跟昔日的街市截然不同。團隊在細微位中盡力融入昔日情懷,例如招牌上的白磚、舊時的攤檔編號、攤檔之間的拉閘設計以及水磨石舖位等,讓人勾起集體回憶。Benjamin說希望可藉着這些細節,聚集不同人在中環街市的回憶及故事,讓市民一起共同建設過去的美好片段。
中環街市曾是東南亞最具規模的肉食市場,共286個售賣肉類、海鮮、家禽及蔬果的攤檔,並根據不同用途而設計。現在只有13個攤檔,得到修復結構及加固,重新展現其原有的「上海批盪」飾面及設置,如肉檔的肉枱和掛肉的鐵桿、魚檔的儲水箱和魚缸以及蔬果檔的售貨架等。
二樓另一部分為中環食街,即是以往連接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的通道的中環購物廊。行人通道24小時開放,同樣有一列商店,以供應外賣的食檔為主,有烘焙店、粉麵、小吃及士多等,現時展出香港掌故專家鄭寶鴻的中環街市相片珍藏。
免費展覽介紹磅秤
場地也有小量展覽及活動,由香港建築中心策展的《築.秤》,展出古董的磅秤工具如天秤、砝碼、米磅等,連繫到中環街市;另以3D打印示範及工作坊,製成中環街市模型。展覽場地前身為街市卸貨區,可見保留至今的鐵勾、採用失傳的英式黏結磚安裝法的紅磚牆及古老標示。
一樓的圍板上有中環街市歷史回顧展,可惜只得平面硬照,欠缺一些更具吸引力的文物展覽。二樓特設的STEAM Playground,是舉行至8月29日的限時活動,小朋友可以在偌大的場地玩樂學習,免費體驗互動遊戲、機械編程活動等。全新的親子STEAM hub專區,則在第二階段復修完成才投入運作。
中環街市
地址:中環皇后大道中93號及德輔道中80號
電話:3618 8668
開放時間:10am至10pm
記者:張頌婷